关于政协九江市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023001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6-19 15:43 来源:本网字体: [大 中 小]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3-00203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责任部门:
- 生成日期: 2023-06-19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九司案字(2023)第2号
分类:(A3)
公开情况:(同意公开)
边帅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法治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您提出的《加强新时代农村法治建设》收悉,现答复如下: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法治建设为牵引,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创新推进“法律明白人”广场建设,持续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农村法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进展顺利。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近年来,市司法局作为此项工作牵头部门,始终把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谋划部署,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纳入“八五”普法规划重要,每年列入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高位推动培养工程在九江落地见效。在培养选点上,既抓住乡镇所在地中心村这个关键,先行示范带动,又村村铺开,乡不漏村、村不漏组,防止只抓点不抓面的情况发生。在培养对象上,既抓住村组干部、村妇联干部、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农村“五老”人员这个关键,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又把高中以上学历的村民纳入法律明白人重点培养对象,形成骨干带头、群众紧跟的良性态势。自2018年以来,全市共遴选“法律明白人”32.8万余人、骨干5.9万余人。在培养内容上,重点突出民间借贷、土地承包与流转、房屋宅基地、老人赡养、婚姻家庭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培养阵地上,既抓住农村学法阵地这个关键,充利用学校、礼堂、会议室、活动室、祠堂设置、“法律明白人”广场等培训场所,让在村的农民群众上课有场地。此外,还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占比较高的实际,利用法治短信、微信、“法律明白人”网校进行远程培养。在培养师资上,既发挥各级普法讲师团的作用,搞好基层师资培训,又选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法律明白人”的法治培训。在管理使用上,既抓住“法律明白人”的在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参与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又在发展和培养党员、村组干部、涉农贷款等方面对“法律明白人”进行支持帮扶,全市“法律明白人”共参与法治宣传和法治实践30.6万件次,化解矛盾纠纷2.3万件次,参与社会事务1.8万件次,引导法律服务2.4万件次。在组织保障上,成立市、县、乡三级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级机构职责和经费保障要求,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市财政局每年拨付30万元用于“法律明白人”专项经费。在长效机制上,既抓住严格准入标准这个关键,防止滥竽充数,又完善退出惩戒机制,确保“法律明白人”队伍健康发展。“八五”普法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开展线上或线下法治讲座、法律培训班近800余场次,受众逾35万余人,村(社区)两委干部培训实现全覆盖,13名同志和110名同志分别被评为全省、全市“十佳百优”“法律明白人”。
(二)“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工作亮点突出。为进一步巩固做实提升“法律明白人”培养质效,积极推广市主城区“一公里法治主题文化圈”创建成果向乡村延伸,市司法局联合市委依法治市办、市普法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民政局联合开展“法律明白人”创建活动。2021年,按照“先行试点、逐步铺开、挂图作战”的工作思路,依托市直及驻市单位帮扶力量,市普法办选取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公安局、市检察院等先行先试,建成了32个示范广场,并命名了10个“十佳”“法律明白人”广场。截至2023年5月,全市100余家市直单位在定点和挂点帮扶村(社区)建设“法律明白人”广场122座,命名10座“十佳”“法律明白人”广场,其创建案例经验被录选全国司法行政案例库,其《九江创新推进“法律明白人”广场建设》被江西日报发表。“法律明白人”广场不仅是一个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训的场所,也是群众遇事学法找法的一个平台。在各“法律明白人”广场都设置“优秀法律明白人”光荣榜,光荣榜上有优秀“法律明白人”法律特长和联系方式,方便群众精准联系。同时,“法律明白人”广场也是一个融休闲娱乐与法治熏陶为一体的活动场所,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在意识形态中养成法治理念,既巩固提升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质效,又搭建了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效载体,是推进城乡依法治理、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今年4-5月份,市直及驻市单位充分利用自家帮建的“法律明白人”广场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全市2万余名“法律明白人”参与了法治宣传活动。
(三)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成效明显。按照司法部、民政部和省司法厅、省民政厅工作部署要求,市司法局、市民政局联合在全市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坚持把示范创建与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以民主法治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截至目前,九江市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7个和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96个。其中,2022年,5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6个村(社区)被命名为省级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同时,在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过程中,市司法局把“法律明白人”广场作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重要内容,通过搭设载体,大力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提升村(居)民法治意识和参与基层市域现代化治理。2022年,九江市推荐的5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部建成一个“法律明白人”广场。协同民政部门指导各村(社区)制定村规民约,督促司法所积极协助村(两委)在工作民主化、规范化上下功夫,以阳光村务为抓手,扎实做好村党务、事务、财务公开,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发挥村民组织的自治功能,有力推动了村级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普法工作发展不够平衡,少数乡村干部对普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致使普法工作措施不够到位。
二是少数乡村在学法用法、法治实践上下功夫不够,虽然工作也在做,但是没有与农村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不配套,有脱节现象,影响了普法依法治理的效果。
三是普法机制不够给力。普法考核制度刚性不足,奖惩不够明确,普法经费保障不够充足,一些重要活动和创先争优工程因经费紧缺难以落实。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健全普法保障机制。继续贯彻《江西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条例》,指导、支持、督促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坚持向基层倾斜,努力改善基层人员少、基础差、财力薄等现状。
二是加强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训和管理。探索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训新途径,通过市级培训示范,一级做给一级看,进一步规范培训内容,落实培训课时要求,形式一套培训实施办法。同时,积极调度“法律明白人”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性,建成一批“法律明白人”个人工作室或调解室,激发“法律明白人”内生动力。
三是继续开展“法律明白人”广场建设。按照“法律明白人”广场创建目标要求,完成年度创建任务,并加强“法律明白人”广场使用和管理。
四是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严格按照《江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指导标准》《江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命名管理办法》,定期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复核工作,切实保障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