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完成情况】九江市司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03-14 17:03 来源:本网字体: [大 中 小]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5-00088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责任部门:
- 生成日期: 2025-03-14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202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九江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强化政治引领、深耕主责主业、服务发展大局,推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呈现稳中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及成效
(一)强化政治建设,铸牢政治忠诚。一是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办专题研讨、政治轮训、集中学习等活动13次,开展线上线下政治理论“必修课”600余人次。二是持续加强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书记领航”行动,擦亮“党建引领·法治先锋”工作品牌。成立九江市县域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九江市县域律师业务发展指导委员会等,开展律师行业“争做金牌调解员、争当法治先锋岗、创一流业绩”品牌建设活动,批准成立九江市中治商事调解中心党支部,不断夯实行业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三是扎实抓好巡察整改。坚决扛起巡察整改政治责任,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建立上下联动、责任明确的整改工作机制。将巡察反馈意见细化分解为43个具体问题,严格实行整改销号制,先后5次召开党组会研究巡察问题整改销号工作。出台促进法律服务行业发展有关制度5个,制定、修订内部管理制度6个,切实把巡察整改的成效转化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坚持重点突破,推进全面依法治市。一是强化法治思维理念。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必学内容、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程。2024年,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822次,市县两级培训党员干部8190人次。组建共计119人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堂”师资库,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七进”活动1600余次,受众4.7万余人次。二是压实法治建设责任。完善各级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运行机制,以“述法”工作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五+”模式,不断强化“述考评督责”全链条述法机制,将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与着力为基层减负深度融合。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制发《九江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试行)》,进一步压实党委、政府推进法治建设工作责任。三是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建立普法责任清单报送和履职报告评议制度,广泛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大力推行“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14人被评为第二届全省十佳百优“法律明白人”。深入开展“强国复兴 奉‘宪’有我”2024年宪法进红色文化公园主题宣传等活动,被央视《新闻联播》等媒体正面报道。我局被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表扬为“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单位。
(三)优化法治保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保障科学立法。建立市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制度,确定第二批19个基层联系点,有效拓宽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全力配合市人大执行年度立法计划,扎实开展《九江市物业管理条例(修正)》《九江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和《九江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征求意见、实地调研及立法审查等工作。2024年,共审核市政府政策文件111件,提出意见建议193条。清理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228件,修改1件,废止2件。二是助推依法行政。严把合法性审查关口,2024年共审查市政府行政决策66项、涉市政府合同协议42件,备案审查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部门报送的规范性文件40件,依法参与办理市政府信访复查复核案件26件。2024年全市新收行政复议案件1848件,受理1465件,审结1348件,直接纠错率19.29%。坚持“应调尽调”,调解和解后终止415件,占比30.79%,实质性化解率达95.35%。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参与一审行政诉讼案件493件(不包含上年结转24件),败诉21件,败诉率4.59%,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8.65%。三是规范行政执法监督。全面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包容审慎监管,2024年全市适用免罚案件数47109件,免罚金额2580.43万余元,从轻处罚案件数2072件,减轻处罚案件7280件,减轻金额3628.69万余元,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案件数量189件。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组织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为市本级行政执法人员提供30学时的公共法律知识在线培训,行政执法人员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四)紧盯关键环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指导全市成立涉知识产权、中小企业、旅游等重点、新兴领域人民调解组织9个,目前共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21个。指导江西惟民律师事务所、九江赣北公证处分别设立九江市中治商事调解中心、九江市律正商事调解中心,配合和推动市工商联在吉安商会等探索设立商会人民调解组织。大力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涉稳问题排查等专项行动,2024年全市共受理或参与人民调解案件14161起,调解成功13775起,调解成功率达97.27%。二是抓实特殊人群教育管理。部署开展规范社区矫正对象管理类别调整工作专项行动和全市社区矫正“大抓落实促提升”行动,抓实日常教育管理。着力在衔接配合提效、安置帮扶提质、管理管控提能上深化突破,巩固和深化安置帮教成效,2024年共接收刑满释放人员3006名,接送率、帮教率、安置率均达100%,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2024年全市新增社矫对象2404人,解除2280人,现有在册社区矫正对象2932人,未发生脱管、漏管问题。三是巩固基层建设基础。充分发挥司法所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作用,着力打造一批示范作用强、基础建设好、业务能力优的司法所,目前全市197个司法所基本完成规范化建设。推动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建设迈上台阶,全市60%的县(市、区)完成安置帮教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建立市级安置帮教示范基地4个,帮助刑释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五)践行“有法帮你”,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一是构建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狠抓“三台融合”建设,推进法律服务全域覆盖。2024年,全市各级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共接待群众19.8万余人次,“12348”热线平台共接听群众来电咨询1.1万余单,处理网络平台群众留言88条。持续推进基层运用“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全市智能终端使用达到3.2万余人次,公共法律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服务水平持续攀升。二是擦亮“法援惠民生”特色品牌。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七大品牌专项活动,持续加大对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未成年人、妇女、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群体的法援力度,2024年全市共开展法援活动45场,解答群众咨询725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163件。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设,全市建立各类法律援助工作站106个,实现妇联、工会、残联、高校、人社、信访、部队、退役军人事务等相关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盖。三是做实便民利企精准化优质服务。探索“赋强公证”新模式,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执行+公证”联动机制,从源头遏制执行案件增量。2024年全市公证机构办理各类业务24535件,提供公益性公证服务419件。联合开发“九江市二手房服务平台”,促进二手房交易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4年全市共办理司法鉴定案件17518件,办理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服务113件。实地开展“千所进万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活动88次,组织全市70家律师事务所和40家基层法律服务所为91家企业纾困解难,擦亮营商环境法治底色。四是激发涉外法律服务市场新活力。搭建涉外法律服务窗口,2024年4月,江西惟民律师事务所发起设立的全省首家境外法律服务机构——惟民(比什凯克)律师事务所正式获得吉尔吉斯共和国司法部核准,成为全省首家境外法律服务机构。探索与法学院校的双向互动交流机制,建立由律师、专家教授等20余名人员组成的九江市涉外律师人才库,提升涉外法治建设软实力。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积极拓展涉外法律服务市场,为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提供高质量法治保障。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是坚持立心铸魂,以更高站位永葆忠诚本色。始终把讲政治、践忠诚、护大局放在首要位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上呈现新气象。
二是坚持守正创新,以更高标准推进法治建设。压紧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法治九江建设提质增效。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法治政府示范创建,聚焦解决制约法治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确保重大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稳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不断夯实法治社会建设根基。
三是坚持提质增效,以更大作为服务发展大局。按照市人大和市政府立法计划安排,深入开展立法调研及立法审查,提升政府立法质效。把好合法性审查“关口”,建立健全统计分析、规范指导、沟通衔接及问题通报等机制。严格执行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全面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法治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是坚持人民至上,以更新举措优化法律服务。推进 “三台融合”系统与江西法律服务网、法律援助、公证、人民调解、司法鉴定、律师等业务系统数据对接共享、业务协同办理,开创“公证+企业”“公证+社区”等便民服务新举措。深化“千所进万企”等活动成效,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精准、便捷的法律服务。进一步拓展涉外法律服务市场,助推涉外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
五是坚持厚植根基,以更严要求争创一流业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主力军作用,探索开展纠纷化解、调解引导、专家咨询等工作模式,推动非诉讼纠纷化解中心实体化运行。提升全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确保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圆满完成,不断夯实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打通基层法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